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 相片 -->

4+1 套裝課程

  1. 時    間 : 2014年11月4、7、11、14 (周二及周五) 晚上7:00 ~ 9:00
    一日禪: 11 月 16 日 上午 8:30 報到 (9:00 ~ 17:00)
  2. 地    點 : 桃園縣龜山鄉中興村民生街 50 巷 2 號 3 樓(地圖請按我)
  3. 課程內容 : 1.禪修講解 2.實際體驗與講解 3.團體互動與回饋
  4. 對    象 : 對馬哈希禪法有興趣之新舊學員
  5. 帶領者 : 惟闡法師
  6. 名    額 : 12人
  7. 費    用 : 隨喜
線上報名(請按我)
額滿:備取者受理報名 
通知:開課前5天寄發錄取通知

人若缺乏抵擋或擊退煩惱的心靈力量,很容易會成為緊張、壓力與憂鬱的受害者。禪修的定義是:培養較一般(如佈施、持戒等)的善更為殊勝的善行,故是修行。
一個不了解自己身心實相的人,常遇可愛所緣心即被貪所擾動,遇不可愛所緣心就被瞋所擾動,而了知身心實相時,心會變成熟,會培養出足以面對人生種種興衰的力量,無論遭遇到好的、壞的,可喜或不可喜的,都將會保持沉穩、寧靜與安祥,如此沉穩、寧靜與安祥的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摘自---佛陀的勇士們)。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偷空騎車

中午趁著客戶不在,先交個功課,今天真是好天氣,秋天涼涼的,又有點晒,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有人介紹八德的美食,紅麵線+肉圓,趁小小的空檔去吃個午餐。

特別走了不是主要道路介壽路的國際路.沿著從沒走過的國際路一段,前往從來只有經過沒有停留的八德,騎著過了ikea的中山路之後就是陌生的探險之路了,這條路一路上都是機械工程之類的公司,相較於介壽路算是較偏僻的路線,小小的折疊車騎著騎著,道路兩旁沒有特別景色,也沒有各色商店,就感覺路無盡頭,比較算好一點的是,紅綠燈少的多了,一路順暢,應該騎了有半個鐘頭有了吧,開始出現了一些住宅區的建築物,應該是快到了,我心裏在想,沒錯就是到了,走到底就是廣福路左邊一大區就是大湳市場。

因為是1點多了.幾乎攤販們都休息了.不過不知道為什麼連店家很多都是休息的,先沿著外圍騎了一圈,大多的店家都休息,可能因為是周一吧,市場是休市的所以店家也跟著休息,後來總算找到今天要吃的店家。

店面不大,老闆見我進了門招呼我問要什麼,就點了麵線及肉圓,進店裏面有點意外,像泡沫紅茶店的包廂耶.呵很特別的麵線店,東西沒多久送上來了,先拍照,呵以前拍照會不好意思,現在也會但比較沒那麼在意了,吃了第一口麵線,鹹,很鹹,再吃一口肉圓,甜,真甜,二個很明顯的味道,可是,不突出,整個吃完,覺得比較好的是滷大腸,味道好多了,還ok啦這家店,麵線味道不差但真鹹。

吃完就回家了,沿著來時的路往回走,今天吃個飯吃到八德去了,真不賴。

晚上煮了蛤蜊絲瓜+ 麥片粥 飽餐一頓,蛤蜊絲瓜超級甜,好吃 ^_^

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每天去做

昨晚,看了吳淡如書中(時間管理 幸福學 方智出版)的一小段話,她提到,在她仍是不暢銷作家時,在無意間,她聽到當時已是大作家的林清玄說,"他保持著每天寫作三千字的習慣,所以他的文字才能那麼自然親切,看到萬事萬物都可以有所啟發",這段話觸動了她,於是,她也開始了不為任何目的,每天至少要寫二千字的日子。

吳淡如說:"一件事情,如果真心想要做它,而且願意每天都進入它,那麼它也會進入您的生命,變成一種宿命的節奏,它會和您的呼吸合為一體",我喜歡她這段內容,不論要學習或是希望能夠在一個領域中能有成就,就算不是有天分的人,能力不好的人,只要不斷投入,有天也能達到目標,很開心這段話也能觸動我的想法,學習本身的枯橾往往讓自己卻步,然而這樣的我,也靠著天天去學習同一件事,現在居然也能夠依靠著以這樣的方式去學來的技能來生活,儘管並不突出,但對從小凡事都沒有成就的我來說,這已經是一件能讓我對自己感到驕傲的事,也靠著這個方式,我也能漸漸學習以往學不來的英文,雖然還是很糟,但看外文的電視節目,已能聽懂一,二成內容,這對我來說就已經是不同的成就感。

所以,我想學習這件事,對於資質平凡的人來說,就是持續去做吧,總會學到精的。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連結大溪與龍潭三坑子的走廊

趁著天氣很好的日子出遊,大溪到三坑子這條路線,之前研究了一段時間,網友們都提到沿途的田園風光。

早上從大溪橋下出發,在左岸的停車場旁進入自行車道的人口,開始了從大溪到三坑子的旅行。 剛開始,自行車道二旁的雜草已經將車道二側給遮蓋住,已經讓人看不到原先精心打造的自行車道二旁磚瓦,感覺像是一整個荒蕪,很難相信這是一條熱門的自行車道,就這麼心裏謫沽著好一陣子,終於車子在通過崁津大橋橋下之後,接上了林道,雖是林道,二旁也長滿雜草植物,但就不似人工建築出來的車道感覺的荒蕪,因為車道是被棄置不管,會有很多人工建物像是停車架,涼亭都埋沒有雜草堆中,而林道就不同了,林道的二側除了雜草,還伴隨著一畦畦的田地,還有連綿不絶的綠色山脈,光是看著這光景,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從這林道開始,才是我們今天來到這兒想要擁有的美好。

一路上路線蜿蜒,沿途都是田園風光,一片片翠綠的稻田,一階一階的隨著車道向上緩慢的攀升,偶而還會出現大片的韭菜田,九月剛好是韭菜們的開花時刻,所以不像平常,這菜田不是綠色的,反而像一大片的雪花,一大片的白色花田,真是美極了。

整條自行車道二側全是綠色的感覺真好,在田園的一邊矗立著山脈,車子一邊騎,它像是一直跟著您一樣,怎麼看它都在那兒, 對一個愛山的人來說,這真是太迷人了,加上因為少有車輛經過,人蹤也少,偶而有騎著出租自行車的車友經過,這是一條舒服而安靜的車道,有時會讓人有種時間靜止了的錯覺,真的很棒。

看著一路上的路標及里程數指示,我們知道快到龍潭了,在進行到最後一段時,忽見一段向上的大斜坡,這是目前為此對我們最大的挑戰了,直接向上的山路,林道消失了,連接上山的上坡,衝阿,在快到斜坡之前,我快速的踩著踏板, 希望能夠一口氣上到這個看不到底線的斜坡頂端,當然,伴隨著因為爆衝而酸到沒力的大腿停止踏動腳踏板,我停在半山腰上,回頭看著一開始就上不來的女人,她似乎一路上看起來都不是很舒服,到了這大坡之前更顯得虛弱,她大口的喝起僅剩的水,然後無力的邊牽著小白駒一邊將她推上山坡,就在這個時間,我們的後方出現一個看起來裝備很專業的車隊,大約有6,7個人,看著他們一路從山下踩著緩慢的步伐,看似緩慢卻很穩定的上了山,每個人經過我們二人時都說" 加油,加油" 我有點不好意思,因為她們看起來大多已是兩鬢霜白,都是大哥大姐,呵,反倒是他們騎車比較像是年輕人。

這個斜坡阻擋了我們一段時間,上到頂時,過往的另一個車友告訴我們就要到了,哈哈,這真是好消息。

果然,轉眼就到了三坑子老街的入口,我們到了,"我要吃冰"家中女人只有這一句話。

我們吃了二碗挫冰...

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老一代.新一代

昨天看到一個電視節目,在討論關於被稱為"草莓世代"年輕人的現況,節目中以日本現況做為討論的對象。
其中,提到過去以公司為家的日本人,到了 "7年級生" 也就是所謂1980-1990年之間出生的30歲以下剛出社會的畢業生.

這之中看到了好幾家公司為了能夠留下已經花費心力培養出來的新人,所做出的改變,一家700多人的科技公司為了讓新人能很快融入到公司之中,每三個月就舉辦大型的活動,讓新人及老人之間有溝通的橋樑,還有為了讓新人很快了解店面的狀況,讓所有店內的員工作工作日誌的交換,藉以讓老人瞭解新人的困擾,而能新人做出更明確的指導,讓新人很快的進入狀況,這中間一個受訪的中高階主管指出,現在的年輕人需要被認同感,有了被認同感才能繼續工作下去,要先被呵護才能有信心,有興趣再繼續目前的工作。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世界的變化正靜靜的在進行,就連千年以來,工作至上忠誠度第一的日本社會,也不能免於被網路浪潮所沖擊而變形,現在,人的觀念正在改變,在不久的將來,也不會太久,應該就是十年後,這些現在的年輕人,將會是未來的中堅,世界的改變正在進行。

雖然我們已經不在這個世代的中心,但我們仍很有興趣的繼續觀察著,未來究竟會變得多麼不同,因為未來的人觀念已經異於現在的人,所以我們會看到的應該會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吧!!!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我的第一個網頁



做了這麼一段時間的作品.
終於不再努力偷懶.
自個兒的網頁還是努力生一個出來.
就叫他<艾德廣告設計>
所以就變成什麼都是艾德了啦.
我喜歡設計的作品看起來很舒服的感覺.
希望那天我的作品.也成為我最喜歡的作品.